肝癌婆婆 每月藥費過二萬
譚女士於2018年初時胃口開始轉差,一天晚上突然感到難以呼吸,於是入院進行檢查,發現肝的左右兩邊都有腫瘤,被醫生確診為晚期肝癌。由於譚女士年事已高,不適合接受手術,醫生建議使用一種自費的標靶藥物作治療。
年事已高不適合接受手術
由於譚女士曾患胃病,最初對胃口轉差不以為異,直到因為呼吸困難需送院檢查,才發現已患上晚期肝癌,肝的兩邊都有腫瘤。譚女士已年屆八十,醫生認為不適合接受腫瘤切除手術,因而建議使用標靶藥物作治療。可是藥物需要自費,並且費用不輕,一星期的藥費便需要五千多元,每個月的藥費開支達二萬多元。
藥物不獲資助 藥費非一般家庭可承受
一個月後的檢查報告,顯示譚女士的癌症指數降低,即是藥物能有效幫助控制病情,因此醫生建議譚女士持續使用該藥物,以能使病情能持續受控。婚後的譚女士一直是家庭主婦,沒有工作,丈夫過身後,與一名任職文員的女兒同住在一公屋單位,每月靠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支付生活各樣開支。譚女士及女兒皆無力支付每月超過二萬元的藥物費用,社會上亦沒有為肝癌病人提供這種自費藥物的藥費資助服務。
多活兩年已心足 不願子女百上加斤
譚女士的兒女大都已成家立室,但為了母親,譚女士的大兒子亦唯有支付昂貴的藥費,然而兒女都各有家庭需要,未能長期負擔高昂的藥物費用開支。譚女士認為藥費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,她亦不想負累下一代,自言現在「仔大女大,無心掛掛」,不求什麼,每餐咸魚青菜,如可多活兩年,看著孫兒長大便已心足。希望社會人士可伸出援手,為譚女士籌募藥費,完成她的心願。
** 此項目己完成籌款 , 多謝各界善長支持 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