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初的時候,陳伯伯連續幾天咳嗽厲害,最初不以為異,但咳嗽持續,並且右邊胸口及背部都感到痛楚非常,影響陳伯伯的呼吸及睡眠,於是到醫院求診。經過一輪檢查後,4月時確診患上第四期的非小細胞肺癌。
唯一合適治療 自費藥物四十萬元
醫生向陳伯伯表示,以他的情況,化療和標靶藥物都不合適,唯有一種免疫治療藥物(Pembrolizumab)有機會控制病情,但此藥物不獲醫院管理局的藥物名冊資助,屬於自費藥物,一針需要約港幣$40,000,醫生亦知道陳伯伯經濟情況不能負擔高昂藥費,於是建議陳伯伯先接受十針治療,評估藥物的成效及陳伯伯的情況,再考慮是否繼續用藥,單是十針便需要港幣約$400,000。
藥物始見成效 卻憂成負累
陳伯伯於2007年已退休,原本與妻子二人居住於公屋單位,妻子於一年前亦因患癌症離世,獨居的陳伯伯現在亦要面對癌症的折磨。已各有家室的子女,為了父親都盡量分擔藥費,並且向親友籌募。陳伯伯接受了三次的治療後,背部的痛楚逐漸得以紓綬,終於可以安睡,而五針之後的檢驗,亦發現腫瘤縮小了,陳伯伯的呼吸亦比之前順暢,可見藥物對治療陳伯伯的癌症有效。
可是,陳伯伯擔心的是子女承擔的壓力,子女都各有家室需要照顧,陳伯伯看見因為自己的病而為子女增加了很大的經濟壓力,陳伯伯不忍心,亦不想成為子女的負累,縱然堅強的男子漢亦禁不住流下眼淚。看見治療有成效,但經濟上不能負擔,陳伯伯只能抱著「有一針打一針」的心態,希望社會上的熱心人士能略施援手,助陳伯伯解燃眉之急。
** 此項目己完成籌款 , 多謝各界善長支持 **